疯狂的“萝卜章”背后,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何方?
文章发布于:Mar 27, 2018
近期,中江信托牵涉大连机床约7.6亿元应收款“萝卜章”事件,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作为曾经制造业的龙头企业,建国初期“十八罗汉”之一的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因急需资金却又融资受阻,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的债务危机而满目疮痍,不得不走向破产重整。
据报道,大连机床通过虚构应收账款、伪造合同和公章等方式,从中江信托“骗取”资金6亿元,并随后对惠州比亚迪提供近7.6亿元应收债权。中江信托在报案后表示:“作为受托人只能尽力维护投资者利益,实在不行只能选择延期兑付了。”近年来,从银行“飞单”到“萝卜章”事件层出不穷,这些金融乱象的背后,根源到底是什么呢?
为祸已久的 “萝卜章”,正在频频上演
事实上,近一段时期,资管业务遭遇“萝卜章”事件频频见诸报端,给资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。上个月的5号,上市公司金盾股份在晚间发出一则公告,称公司可能存在公章被伪造情形,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。
就在同一天,另一家上市公司ST巴士也公告称,公司陷入对外担保纠纷,因中麦控股、中麦移动逾期未清偿借款本息及费用,深圳嘉世投资要求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保证,初步判断《保证合同》所盖公司公章系伪造。话音未落,大连机床约7.6亿元应收款“萝卜章”事件,又一次引发业内瞩目。
在这之前,银监会通报了“侨兴债”处罚结果,对广发银行总行、惠州分行及其他分支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没合计7.22亿元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,银监会向广发银行开出“天价罚单”,凸显出强监管的决心。然而,监管的余威犹在,几家上市公司就频频上演“萝卜章”事件,这让公众仍存疑问:金融业怎么了?难道公章都能儿戏,想刻就刻、想盖就盖?金融行业“萝卜章”风险事件为何会频频发生、屡禁不止?
“萝卜章”背后的危机,引发行业反思
“萝卜章”到底是如何形成的?回到中江信托的事件上看,早前中江信托高管在接受信托百佬汇记者采访时认为,公司的风控和尽职调查不存在问题,而是对方“套路太深”,所设骗局“防不胜防”,并表示涉事产品不准备刚兑。那么,中江信托在“萝卜章”事件中,就真的无辜了吗?
一位业内高管分析称:“有些案件中并非只有某一个人,而是各个部门的核心人物均有参与,可见操作流程中有隐患,让风控流于形式,最终酿成案件。这反映出有关金融机构存在内部管理混乱、合规风控失效等问题。”
抛开事件本身,“萝卜章”频频上演,除了部分人员玩忽职守,更多暴露的是金融机构的风控盲区:从业者无法用肉眼来分辨合同章的真假,这就是人眼的识别极限。“萝卜章”的泛滥,更使人工审核难以辨别盖章的真伪。归根结底,这类事件的发生,还是线下盖章的缺陷。传统纸质签字盖章,一直都存在印章被他人盗用、仿刻,签名被篡改等很多风险。
破解“萝卜章”并不难,合规是硬道理
“萝卜章”乱象所引发的信任问题,长久以来存在于金融机构内部,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重视。随着监管部门依法督促当事金融机构履约,保障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,完善相关风控体系,将有效促进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。对于企业来说,防范“萝卜章”还需从自身着手,苦练内功,不断优化业务发展的管理流程和合规举措,未雨绸缪,防患未然。
当然, 想从根本上解决“萝卜章”乱象,仍然需要金融机构以金融科技为武器,引入具备可靠电子签名技术的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,加盖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印章。而在些这方面,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优势可谓是首屈一指:首先,国家平台立场中立,不受商业利益操纵,有利于用户数据安全,不被窃取和滥用;其次,采用了备案各方认可的机制,司法效力强;再次,拥有国家平台优势,与公证处、司法鉴定中心、仲裁委等司法机构打通全证据链条。
作为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的运营方,和签将以国家标准重塑契约精神,助力金融机构肩负起社会责任。目前,和签为金融行业打造的主打产品“签章宝”和“存证宝”已全面上线,通过数字签名+时间戳+第三方合同托管+出证等,重塑建信任体系,让“萝卜章”这种破坏行业的“老鼠屎”行为无处遁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