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块链存证,法院认吗?
文章发布于:Nov 13, 2019
近日,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法院,对一起区块链存证的刑事案件进行宣判。上虞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。
据悉,这是全国首例成功审结的区块链存证刑事案件。
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13日间,被告人王某在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地,以“借款”方式骗取他人财物176起,共计骗得人民币9993元。
案件办理过程中,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,确保证据的真实性。本案证据的流转和比对贯穿于侦查、公诉、审判全过程,得到了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一致认可。
利用区块链进行加密存证早在2018年就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确认,并已有了民商事案件的判决运用,但在刑事案件上的运用尚属全国首例。
那么区块链数据存证的原理是什么?比起传统的存证形式,又有什么样的优势呢?
首先,我们来解释一下区块链的存证原理。
一、链式结构
如下图所示,每一个区块都至少有两部分信息:
1、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
哈希值,相当于上一个区块的指纹,任何一点微小的改动,都会产生不同的哈希值。
2、当前区块的数据信息
由于每个区块都要存储上一区块的哈希值,使得相邻区块间形成了锁住的链式结构,如果要篡改其中的一个区块,就需要把这个链上后面所有的区块都改掉,而且,每个区块上链的时候还会打上国家权威的时间戳,使区块上链的时间可追溯,更增加了篡改的难度。
二、分布式存储
区块链摈弃了传统的存储中心,通过分布式节点存储数据,每当有一个新区块上链,全网全节点都会进行存储同步,并通过相应的共识技术保证内部节点对存储内容更改的有效性,维护一个完整的可查找的数据库。
举个例子,目前国家电子合同备案中心部署的国家存证区块链有9个节点,每个节点都会存储数据信息,根据区块链的算法规则,篡改数据至少需要修改超过51%的节点,也就是9个存证节点中的5个,且要把这5个节点上,从该区块到最后一个区块都做相应修改,区块链节点会继续增加,链本身也在不停运算加长,想要篡改某个区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以上可见,区块链数据存证,是从技术上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
在本文开始提到的诈骗案中,因为被害人众多、分散于全国各地,且单笔犯罪数额小、数量多,如果将相关证据通过传统的光盘形式记录并在公、检、法之间流转,将可能发生光盘损毁导致的数据丢失,或光盘内数据被篡改等情况。
使用了区块链技术,从技术上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,同时由于数据是存在服务器上,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传递、读取和验证证据时,省去了刻录光盘、传递光盘的繁琐事务,也避免了多个环节里数据信息出错的可能性,更加方便、安全和可靠,大大提高了多个部门协同工作的效率,降低了工作的复杂度。
三、应用场景
在上述案例中,区块链上存证的数据是证据材料,实际上,区块链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,目前在医疗健康、版权、教育、文化娱乐、通信、慈善公益、社会管理、共享经济、物联网等领域都有逐渐落地的区块链应用项目。
每个行业的关键数据,如:各种合同、协议、交易信息、服务单据、票据凭证等等,都可以获取该数据文件的哈希值,存储到区块链上,以达到数据防篡改、可追溯的目的。
四、关于区块链备案
由于一些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噱头诱骗投资者,区块链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和乱象,为了规范区块链信息服务活动,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,国家网信办发布《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,并上线了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,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负责运营和维护。
目前,网信办已经公开发布第一批共197个,第二批共309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。
五、国家区块链存证服务和国家电子合同备案服务
近期,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升级了区块链服务,推出了“国家区块链存证服务和国家电子合同备案服务”,目前已形成9节点的区块链监督网络,和签负责备案平台的运营和市场推广。
国家区块链存证服务的监督节点部署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、北京互金安全产业园管委会、中国互联网协会、北京互金协会、中科院计算所、阿里、奇安信(原360企业安全)、区块链安全检测中心(长沙)、北京甄真司法鉴定所。
企业可以将电子合同、纸质合同的扫描件、各种重要的票据收据的电子文件托管在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,也可以选择仅将文件的哈希值存证在国家区块链上。
将文件托管或将数据存证在国家平台,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的公信力,另一方面,在遇到法律纠纷时,相关司法机构作为区块链节点,可以直接提取存证信息,做到一次备案,一次出证,全国通用,提高司法纠纷的处理效率。
区块链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,还存在很多缺陷,不可否认的是,区块链有可能给经济模式和商业结构,乃至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,区块链的发展既是机会也是挑战,和签作为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的委托运营方,将努力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推动区块链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